華格納不但是花花公子,還有種族歧視?
白遼士其實是個私生飯?
18、19世紀也有八點檔嗎?
 
你不知道的歷史,說給你聽。

【如何培養出神童莫札特】但,每個孩子都必須成龍成鳳嗎?

這周我們來聊聊,怎樣能成為一個神童?

音樂神童,非莫札特莫屬

我們都聽過莫札特的故事,四歲就能上台被譜演出,六歲開個人獨奏音樂會,十一歲,小學都還沒畢業的年紀,就寫了人生中第一部歌劇!

莫札特到底出生就是天才?老天賞飯吃? 還是靠後天努力?

我們來解剖一下莫札特的成長故事,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神童?

  • 天賦

天賦這件事,在身體結構上的天賦,的確有基因遺傳的成分在。

舉個例子,運動明星。在籃球界,個子高就是先天的優勢,至少投籃能容易些。

在游泳界,手臂長也是老天賞飯吃,滑水就比手臂短的佔優勢。

鋼琴界弦樂界,手大的人吃香,Paganini,Liszt,Rachmaninov,輕輕鬆鬆單手八度十度不成問題。

在身體結構上,莫札特並沒有被記載下來特別明顯的優勢。

但是莫札特的家庭教育,給了他一定的優勢,爸爸本身就是薩爾茲堡有名的宮廷作曲家,他是浸泡在音樂裡長大的孩子。

莫札特兩三歲就開始學琴,孩子的學習能力像海綿一樣,當你的童年和整個青春期的所有時間,就只需要專注在一件事情,音樂上面,音樂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你對音樂的直覺就會特別的敏銳。

(想像一下,你上小學時,沒有語文課數學課自然課社會課體育課,每天從早到晚八堂全是音樂課!)

  • 嚴父

對於很多神童來說, 父母的陪伴特別重要,莫札特也不例外。

他有一位嚴格的父親Leopold Mozart,可以在他練習時,”及時”糾正他彈錯的每一個音符,練琴效率高。(平常孩子可能一周後在上鋼琴課時,老師糾正才發現自己彈錯音,彈錯一周了)

所以莫札特的基礎,基本功,在他父親的指引下打的特別快特別扎實,而且父親及時糾正,他沒有養成壞習慣的機會,少走許多彎路。

之前網路上有流傳一個10000小時理論,在各個領域,算術也好跳舞彈琴畫畫也好,只要全心全意頭入練習10000,你就能精通這一項專業。

如果把這個理論套在莫札特身上,假設3-4歲開始練琴,一天3-4小時,大概十歲左右就能達到練習10000個小時,莫札特也差不多在8-10歲開始在歐洲竄紅。

這就是所謂的贏在起跑點。

  • 眼界

世界上許多天才,雖然專研一個領域,但興趣都非常廣泛。

例子多到舉不完,如:

法國作曲家聖桑Saint Seans是個植物學家,俄國五人組的Borodin定是個化學家

Da Vinci達文西,簡直全能!

小說家Dan Brown,精通宗教,物理,藝術史,世界史,才能寫得出達文西密碼。

愛因斯坦熱愛古典音樂,小提琴。

莫札特從小,跟在父親身邊,宮廷的寵兒,他接受到的事物,是其他同年孩子很難接觸到的。例如,宮廷舞曲,三拍子的律動,他能親眼看見宮廷裡貴族的舞會,就能親身體會舞曲的律動。

在那個年代平民的孩子,哪有機會看宮廷晚會。

再來,莫札特從小,到處巡迴演出,歐洲走透透,小小年紀就見多識廣,百聞不如一見就是這個道理。

對於作曲家來說,采風尋找靈感特別重要,而莫札特從小就到處巡迴旅遊,加上童年積累的童子功,工具和靈感都具備了!這也是為什麼莫札特寫曲子特別快,靈感源源不絕。

以上,就是莫札特能成為神童的幾個重要因素!

但最後我想請,學音樂孩子的爸爸媽媽們一起思考一下,

所謂的神童,童星,真的對孩子的人生好嗎?

是的郎朗成功了,馬友友成功了,但他們都是萬分之一的例子

在阿瑪迪斯的電影裡,雖然電影裡呈現的莫札特人物性格不一定真實,但我們看到莫札特在電影中,從製片的角度,他的行為舉止,他的為人處事,都沒有他年紀該有的成熟。有一派音樂學者說,莫札特在心智上,一直到去世都是個長不大的孩子。

當你把孩子的一切注意力只放在單一的一個領域,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這樣的教育,是有風險的,尤其是對孩子的心智方面。

當父母逼得太緊,孩子的興趣會被磨滅的,父母要對孩子的潛能抱適當得期待!

娛樂界也有很多童星,小時了了大未必佳。

相反,華格納,薩替,開始接觸音樂比許多音樂家晚,卻也能大器晚成。

時間會掏金,有潛能的孩子,總會有他發光發熱的一天,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,才能讓他一輩子受用無窮呀!

在你喜歡的平台上聽我們聊八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