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有沒有發現,去看芭蕾舞劇表演,幾乎都是搭配古典音樂,為什麼呢? 這周和大家聊聊芭蕾舞和古典音樂的淵源

當舞蹈開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宮廷中出現時,大家很少會去在意舞蹈的背景音樂是什麼。 觀眾的目光仍然是視覺欣賞舞者的舞步為主。 這種情況隨著巴羅克時期一些音樂舞曲發展有一些改變,但還是以舞蹈視覺效果為主。

在古典音樂史上,有三位作曲家對芭蕾舞音樂貢獻極大!
Lully

當義大利裔法國作曲家Lully在1653年踏入法國宮廷時,芭蕾舞和音樂間發生了變化。
我們上期有提到過, Lully讓路易十四在Ballet royal de la Nuit,《皇家夜芭蕾》的演出中跳舞,在當時由一位作曲家專門為一部芭蕾舞劇創作音樂是挺罕見的。



盧利的音樂與傳統上芭蕾舞的音樂不同; 音樂具有自己的風格,並隱約表現出了敘事性,不再只是單純背景配樂。
然而,芭蕾舞還沒有固定成為接近我們今天所認為的那樣。 當時,芭蕾舞可以被納入歌劇的一部分,以便進行場景轉換,或者像我們上期提到的作為視覺上的轉移或華麗的特效,但通常不會影響歌劇故事線的發展。
Tchaikovsky

從Lully之後,芭蕾舞音樂向前邁進了一步。 這一看似微小的變化為芭蕾舞作曲家開闢了一個可能性的世界。
然而,芭蕾音樂作曲家的地位–仍然不如那些寫交響樂這種大作品的音樂家。
當時芭蕾舞音樂作曲家被稱為 「“specialists”」。。 他們是”工匠”而不是”創作者”。
但是俄羅斯的芭蕾舞音樂改變了這一點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《天鵝湖》改變了芭蕾舞音樂的地位。


1876年, 這是第一次有專門的交響樂作曲家為芭蕾舞譜曲。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風格遍佈整部作品,
值得 一提的是,就算你忽略跳舞的視覺效果只用耳朵聽,《天鵝湖》裡的芭蕾舞音樂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。
然而,在當時人們認為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太過複雜,難以表演。
《天鵝湖》在1877年於莫斯科大劇院首演,並沒有取得預期很大的成功。 而是到1895年(在聖彼德堡馬林斯基劇院)進行了一些重新編排後開始受到重現。 時間會掏金,《天鵝湖》現在是世界上最經常演出的芭蕾舞劇之一。

Stravinsky

二十世紀初,藝術界創新隨處可見,在芭蕾舞音樂也是如此。
當時芭蕾舞音樂中最重要作曲家應該就是史特拉文斯基,這位年輕的俄羅斯作曲家創作令人意想不到,他在27歲時為Firebird《火鳥》)配樂,震驚了芭蕾舞界。


儘管最初的首席芭蕾舞者因厭惡Stravinsky的音樂而離開了劇組,但後來全世界都為斯特拉文斯基的創新配樂感到佩服,
他的音樂節奏,強弱鮮明,不按理出牌,帶有俄羅斯民間旋律,給人一種”原始”的感覺,和浪漫時期優美,流動,奢華的芭蕾舞音樂有極大的反差。

這部作品的首演成功,樂評稱其為“danced symphony” “舞蹈交響曲”。 與他的前輩柴可夫斯基一樣,斯特拉文斯基將芭蕾舞音樂從幕後推向了前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