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格納不但是花花公子,還有種族歧視?
白遼士其實是個私生飯?
18、19世紀也有八點檔嗎?
 
你不知道的歷史,說給你聽。

聊歷史

【生於烏克蘭的作曲家】脾氣古怪的Prokofiev

你知道嗎,其實在上個世紀, Prokofiev的音樂比Shostakovich還要受大眾歡迎,

Read More

【莊歌劇vs喜歌劇】披著狗血外皮勸人行善的莊歌劇

你是不是也莊歌劇、喜歌劇傻傻分不清楚? 或者是感覺莊歌劇就是沉悶無聊?
其實莊歌劇是披著狗血劇情,卻勸人行善的八點檔大戲。

Read More

【腳尖上的音符】芭蕾舞和古典音樂是絕配?

大家有沒有發現,去看芭蕾舞劇表演,幾乎都是搭配古典音樂,為什麼呢?

Read More

【法國歌劇】對法國人來說,芭蕾才是重點

雖然都是歌劇,但每個國家的歌劇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,而法國人認為最能代表法國特色的,就是芭蕾。

Read More

【誰才是名副其實的交響樂之父?】聊聊交響曲歷史

我們說交響樂之父是海頓,為什麼呢? 是因為他寫得最好?因為他寫過最多交響曲?

要我說,莫札特的41部交響曲,貝多芬的的9部,馬勒的9部,柴可夫斯基的6部,德佛札克的9部,雖然數量不敵海頓,但部部都是了不起的大作品,
怎麼交響樂之父這個冠冕被海頓拿下了呢?

Read More

【新年音樂會】維也納愛樂的黑歷史

維也納愛樂的新年音樂會,作為古典音樂界最受歡迎的音樂會節目,搶一張新年音樂會的票甚至比搶周杰倫演唱會的票還要困難,有錢還不一定買的到,因為買一張新年音樂會的票,還得用抽獎的,被抽重的幸運觀眾才能到現場聽音樂會。
但是,就是這麼一個古典音樂界的盛會,卻有著眾人避而不談的一段歷史

Read More

【樂曲解說】為觀眾準備的小抄

現在大部分的音樂會節目單或是節目冊,大多都會有附上樂曲解說 (Programme notes/program notes),但是在最早,樂曲解說並不是音樂會的「標配」。

Read More

【字幕組的前世今生】原來字幕是16世紀的產物?

你能想像嗎,早在電視電腦和網路出現之前,字幕就誕生了!
這個現代追劇的配套設施,其實源於400多年前的”歌劇”
這周我們來聊聊字幕的起源!

Read More

【被忽略的鬼才-韋瓦第】他的一生不是只有《四季》

曾經有人開玩笑說,韋瓦第他不是創作了500首協奏曲,而是一首協奏曲他寫了500次 (Vivaldi didn’t really write five hundred concertos, he wrote the same concerto five hundred times)。
雖然這只是一個調侃他作品相似度很高的笑話,但500這個數字,可不是隨便說說的,他是真的創作了500多首協奏曲。可是為什麼他有這麼多作品,就只有《四季》紅了?

Read More

【古典音樂的倉頡】五線譜是誰發明的?

如果說音樂是一種語言,那五線譜和音符就是音樂的文字
你知道嗎? 最早的五線譜,只有四條線
記譜法的歷史,我們要從一千年前講起..

Read More